建筑行業是社會三大能源消耗行業之一,如何推進節能建筑,實現生態城市發展,已經成為近年來建筑界一直在探索的課題。
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數據,10年前,我國建立了以節能50%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。2011年,全國城鎮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執行節能50%強制性標準的比例已經基本達到100%,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比例高達95.5%。10年間,節能已經成為建筑行業每年都要推進的強制性工作。
在我國,目前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。我國北方采暖城市居住面積只占全國城市居住面積的10%,但建筑能耗卻占到40%以上。我國建筑每年在使用中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制冷,和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三倍以上。
最近幾十年來,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,住房建筑數量大增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顯示,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建筑面積接近20億平方米,這些新增的建筑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。
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和低碳節能經濟的到來,都促使我國由普通建筑向節能建筑的轉變,節能建筑在達到節能目標的同時,也將會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目前在這些利好的情況下,節能建筑自身也存在著不小的問題,今年1月1日,國務院辦公廳以1號文件轉發國家發改委、住建部制訂的《綠色建筑行動方案》,直指“十二五”階段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存在能源資源消耗高、重規模輕效率、重外觀輕體制、重建設輕管理等諸多問題。
節能建筑本身卻達不到節能,長此以往,不僅達不到我國節能目標,還會制約節能建筑的發展,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困擾呢?業內人士指出問題所在,其一:他們認為我國節能建筑技術本身有待突破,上世紀70年代,發達國家就開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節能技術,而我國卻忽視了這一環節,目前建立完善的專業、前沿的綠色建筑教育體系,加大對綠色建筑共性關鍵問題的自主研發和創新,對于綠色建筑產業群進行協同、創新、整合,是促進綠色建筑產業繼續進步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。其二就是人才的短板,目前我國從事節能建筑的專業人士數量偏少,而培養節能建筑工程技術人才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需要眾多要素的協調和配合,要注意面向綠色建筑產業發展的需求,深化產學研合作,構建教學、科研、企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。
結語:隨著低碳經濟的到來,節能是國內乃至世界的一個大的趨勢,如何在節能領域占有一席之地,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很重要,它是節能建筑節能的保證,也是眾多節能企業發展的催化劑。
|